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华新水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水泥工业不能再以过去的上大关小、规模经济来作为核心发展方向。”
华新水泥,响当当的百年老店。从1907年诞生,到2022年,风雨兼程115年;进入新世纪,坚持创新发展20载。华新人爬坡过坎,一路奔跑,征途上留下奋斗的足迹,写满了艰辛和荣耀。
咬定“双碳” 绿色发展领跑新赛道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原材料及制品行业,同时也是碳排放重点关注对象。如今在“双碳”的驱动下,水泥工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水泥工业不能再以过去的上大关小、规模经济来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华新水泥党委书记、总裁李叶青表示,水泥工业应更关注系统效率,把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产品最佳服务效率提升作为发展方向。
2022年初,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布了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水泥行业9家单位上榜。其中,华新水泥信阳、株洲公司位列水泥行业前2名。这是继上年入选“领跑者”数量位居行业第一后,华新水泥继续在行业领跑。
绿色低碳,华新人孜孜以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华新水泥始终坚持走“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高效益”的自主创新之路,在节能降耗上成效显著,并研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大量使用垃圾衍生燃料,大幅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广泛应用水泥节能装备,持续降低电耗,节省燃料消耗;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分享和推广“生产十大黄金法则”,实现节能效果等等。
华新水泥是如何实现“领跑”的?进入华新长山口环保工厂,我们探寻部分答案。这里,来自武汉江夏区、洪山区、武昌区、东湖高新区等区域的生活垃圾开始了“循环之旅”。破碎、干化、分选……这些生活垃圾经过生态预处理后,被成功转化为替代煤的衍生燃料,随后被封闭运到华新水泥公司旗下水泥厂进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变成替代煤炭的燃料,实现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自投产以来,工厂每天处理武汉市约1/5的生活垃圾,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无害化处理超过190万吨,极大缓解了垃圾围城困扰。
生活垃圾的“循环之旅”,其环境和社会效应显著。1吨生活垃圾经过预处理后的垃圾衍生燃料含有相当200公斤标煤的热值,在水泥窑发挥80%的能源利用效率,替代煤炭减排二氧化碳约0.5吨。正因如此,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提升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水平。
据初步统计,华新水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活垃圾处置项目,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处置市政垃圾1200万吨,节约标煤约240万吨,减排燃煤二氧化碳1200万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12月28日,由华新水泥与湖南大学联合研发的“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吸碳制砖自动化生产线”在华新武穴工业园投产运行。这是世界首条利用水泥窑尾烟气生产混凝土制品的生产线,也是华新水泥聚焦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取得的首个工业化进展成果,解决了资源消耗、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开发出水泥产业碳中和技术。以年产1亿块蒸养砖生产线为例,每年利用2.6万吨二氧化碳,全国推广每年减碳将达到5200万吨。
近年来,华新水泥发布国内建材行业首份《低碳发展白皮书》,参与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联合体,在中美碳中和圆桌会议阐述行业减碳路径,牵头制定三项低碳专项行业标准,充分展示了华新水泥争做中国“碳中和”领跑者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华新水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多地疫情医废近300吨,成为支援当地抗疫战场的“硬核力量”。
实业报国 华新水泥塑造新丰碑
“这个水量5分钟可蓄满一个东湖,全靠至今未出现一条温度裂缝的大坝,功臣就是来自湖北的企业华新水泥。”顺着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何炜手指方向,巍巍矗立的大坝正接受812米高程的水位考验。
2022年8月2日16时,世界瞩目的白鹤滩水电站第10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已投产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无坝不裂”,是世界性难题。白鹤滩水电站地处干热河谷,混凝土温控问题十分突出。为此,三峡集团与华新水泥等单位联合攻关,研发专门的低热水泥混凝土,建成国内外首座全坝采用低热水泥的特高拱坝,全坝没有出现一条温度裂缝。
“白鹤滩水电站,共用华新水泥180万吨。”李叶青介绍。得益于修建葛洲坝积累的经验,华新水泥顺利进军三峡工程,为世界瞩目的国之重器赋能添彩。继三峡工程之后,华新水泥在白鹤滩水电站再立新功。
不仅畅行国家水电建设市场,在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也频现华新水泥的身影。
2021年12月3日,随着“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这条凝聚中老友谊的铁路线在全球刷屏。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屡立功勋的华新水泥则又“火”了——因在该工程建设中保质、保量、服务周到,被建设单位评为优秀供货厂家。
自2016年4月起,华新水泥旗下的华新红塔水泥(景洪)有限公司累计为“中老铁路”提供优质低碱水泥125万余吨。其中,国内玉磨铁路段100万余吨,境外磨万铁路段25万吨。
中老铁路线路全长1035公里。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连老挝万象,沿线穿越众多山脉和水系,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在整个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任务紧、水泥需求量大,对水泥供应商提出很高要求。
华新水泥制定了一整套严密而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保供服务的解决方案,为低碱水泥的大规模生产、建设期的保供及工程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华新水泥西部区域及景洪公司组织专班人员积极与项目指挥部沟通,统筹安排,保障项目正常供应及售后服务。从项目开工到竣工通车,华新水泥服务人员陪伴了整个项目的华丽蜕变。华新水泥参与了西双版纳车站、橄榄坝特大桥、中老友谊隧道等一系列重点标志性工程建设,赢得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用实力为华新金牌水泥增添新的光彩。
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华新水泥早已诠释了什么是百年品质。从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北京十大建筑,从葛洲坝到三峡大坝、白鹤滩大坝,从京珠高速公路到青藏铁路,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万里长江上的数十座公路和铁路大桥,到雪域高原上的西藏拉萨柳梧大桥,华新水泥筑起了座座丰碑。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3日下午3时,华新水泥坦桑尼亚马文尼石灰石有限公司水泥产品正式面市。这是时隔60年后,华新水泥再次亮相非洲大陆。该项目总投资1.45亿美元,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坦投资的最大单体项目,可年产水泥160万吨。
今年7月26日,马文尼公司二期项目开工。建成后,该公司将成为坦桑本土规模最大的水泥厂,既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使坦桑尼亚彻底告别水泥进口的历史,又能向周边国家出口,为坦桑尼亚创造外汇收入,助力国家经济发展,树立了中资企业的新形象。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初,华新水泥生产的优质水泥曾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数十年后,华新水泥再次亮相非洲大陆,必将造福当地百姓,续写增进中非人民友谊、实现合作共赢新篇章。
面向未来 数字赋能打造新业态
“未来工厂”是怎样的?走进华新水泥(黄石)有限公司工厂,揭秘“未来工厂”的现实场景。
轻点鼠标,车间里的重型设备自动开启;打开手机App,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实时呈现的大屏幕上,工厂每个角落尽收眼底……当传统工厂遇到5G,这些曾经在科幻片中出现的“未来工厂”场景变成现实,5G+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传统产业由“制造”向“智造”飞跃。
在华新水泥(黄石)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管道和巨大的生产设备,低沉的轰鸣声不时传出。这里是水泥厂的生料车间,机器24小时不间断生产,但厂区内却看不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就在距生料车间不远处的办公楼内,中控室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整个工厂的实时生产画面。工作人员只用在数字系统上操作,对应的实体生产环节便会按照指令运行。
“比如调整风门的开度,我只用在电脑上输入相应数值,风门就会自动开到想要的大小。”操作员徐黎阳一边介绍,一边输入数值“25%”。
“按传统生产模式,厂里生产岗位需要500人以上,而应用了‘智慧工厂’,现在只需200多人。”该公司执行总经理刘文兵介绍说。
采用智能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在减少人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效率。在生料车间的风机处,可以看到多个圆柱形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设备的温度、震动、声音等,检测数据会自动同步发送到手机App上。”工作人员罗亚子展示着手机上的智能巡检系统说,“过去人工巡检,发现问题只能电话上报,容易耽误生产进度。现在,智能巡检系统检测到异常,巡检员会立刻收到警报短信,迅速作出响应。”
在华新水泥武汉数字化管控中心,一个10余米长的大屏幕上,数字不断变化,操作员坐在屏幕前实时运营监控;大屏幕前,可以看到国外水泥生产线,可以观察窑火温度,也可以了解物流进展。
华新水泥高管召开月度营销、生产、采购、物流等业务运营会议时,与会的有公司总裁、9位业务高管和30多家分子公司的总经理。会议不用PPT,就对着大屏数据总结工作、讨论问题、布置任务。用数据说话已经成为核心业务部门日例会的常态。
如今的华新水泥,成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引领者。在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唯一上榜的水泥企业便是华新水泥,其“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水泥企业智能制造集成平台创新项目)”通过工业智能、商业智能、智能管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让水泥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经营范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数字化浪潮,水泥企业如何在转型中降本增效?李叶青的回答是:进一步强化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战略。
一系列行动相继展开:设立数字化创新中心,聘请海内外数字化专家,建立总部、事业部、工厂三级数字化推广实施和运维体系,打造超过1000人的数字化团队;耗时3年、投入5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设生产智能化、运营数字化、决策智慧化的全流程数字化平台,探索水泥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数字化转型中,华新水泥建立完整的云生态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研发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研发体系,实现了商业应用、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自主掌控,形成了“业务+技术+团队”的数字化开发能力,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其他水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效途径,确保华新水泥“智能+水泥”转型自主掌控、自我完善的持续性。
今年6月30日,通过与阿里云合作,华新水泥在黄石“万吨线”研发应用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系统,全年再减碳排放6万余吨。
未来5年,为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华新水泥将投资约50亿元,对旗下100多家工厂进行节能减碳和生产智能化改造和推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向行业输出经验,带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