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周育先应邀出席第23届中囯•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作主旨演讲

作者:匿名

青海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央企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建材集团与青海有着广泛合作和深厚友谊。我每次来青海,都能深切感受到青海的热情、变化以及青海大地迸发出的创新朝气、改革锐气和开放底气。

  7月22日,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23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西宁开幕。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深化合作 携手共进 以“国之大材”助力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谭作钧、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等出席会议并致辞。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主持会议。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魏如山陪同出席会议。

  周育先代表集团对展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讲到,青海是一个可作为并有温度的地方,是中国建材集团重要的投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碳纤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集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打造“国之大材”,中国建材西宁碳纤维项目的建成,标志着高性能碳纤维从千吨级向万吨级的跨越,已由“基地”向“高地”迈进,极大提高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集团将继续加大在青海的投资力度,与各位同仁携手共同谱写青海新篇章。

  相关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国际知名企业驻华代表及嘉宾;广西、江苏、新疆、天津、山西、黑龙江、浙江、安徽、海南、贵州、云南、西藏、宁夏等省区市领导,院士及知名学者、央企及世界500强企业高管;青海省领导于丛乐、陈瑞峰、王卫东、赵月霞、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班果、朱向峰、匡湧、杨逢春、刘涛、刘超、杜捷等出席会议。

  7月22日,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后,周育先与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会见。

  周育先对青海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给予集团及其在青企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重点介绍了集团在青海的主业布局情况,表示未来将大力发挥集团优势,携手青海推动基础建材优化升级、新材料技术进步、主营产业发展,为青海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吴晓军表示,青海以此次青洽会、生态博览会为契机,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与中国建材集团加强加深各领域的合作,扎实推进产业“四地”建设,希望未来双方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建材股份董事会秘书、首席会计师、财务部总经理裴鸿雁,中国建材集团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董昕,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等参加相关活动。

  讲话实录

深化合作 携手共进

以“国之大材”助力建设现代化新青海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育先

  尊敬的信长星书记、吴晓军省长,谭作钧副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非常高兴在最美的季节与大家相聚在西宁,参加一年一度的青洽盛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向本次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青海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给予中国建材集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关爱中国建材集团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诚挚谢意!

  青海文化底蕴厚重、资源禀赋优异,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重要枢纽,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作为青海的一张靓丽名片,青洽会自举办以来,规模品质逐年提升、辐射效应逐年扩大,为促进地区经济互补、市场对接,推动央地合作、互利共赢搭建了宝贵的平台。本届青洽会的举办更是意义非凡。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绿色青海、开放青海、大美青海,正以超前理念、强劲活力、优越环境成为投资的沃土和创新的阵地。

  胸怀“国之大者”打造“国之大材”

  中国建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建材制造商、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连续11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稳居全球建材企业榜首。拥有26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工业大奖,累计有效专利达1.8万件。基础建材、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7项业务规模居世界第一;高性能碳纤维、超薄电子玻璃、锂电池隔膜等多项新材料业务国内领先。2021年,中国建材集团实现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42%,利润总额387亿元、同比增长26%。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效益稳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祁连山水泥青海公司

  青海是中国建材集团重要的投资省份,我们有7家企业扎根西宁和海东,业务涉及新材料、基础建材、地质勘查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西宁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企业已完成和在建、拟建重点项目投资70亿元,为推动青海材料工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懈努力,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作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唯一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胸怀“国之大者”,打造“国之大材”,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一大批新材料实现技术突破和工业化量产,成功用于天问一号、空间站、神舟飞船等国家重大工程,为提升我国关键材料和技术的自主可控作出重要贡献。

  碳纤维是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含碳量90%以上,强度是钢的7到10倍,密度是钢的1/4,还有抗疲劳、耐高温等优异性能,被誉为新材料中的“黑黄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作为驻青企业的中坚,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复神鹰经过十多年攻关,实现高端碳纤维成套技术自主可控,解决了“卡脖子”关键材料问题,百吨级T1000、千吨级T800碳纤维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5月,中复神鹰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落地西宁,去年9月一期万吨项目正式投产并盈利。从落地到投产,中间仅用了两年时间,不仅创造了“神鹰速度”,更印证了“青海速度”。西宁碳纤维基地与国家空间站等工程一并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二期碳纤维项目于2021年9月动工,预计今年年底陆续投产。

  青海碳纤维项目的建成,对于中国建材集团来说,是巨大的一步, 标志着高性能碳纤维从千吨级向万吨级的跨越,技术水平、规模布局、单线产能、产品质量等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我国的碳纤维产业来说,也是巨大的一步,标志着碳纤维产业已由“基地”向“高地”迈进,极大提高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

  共建新青海 共谱新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深耕青海、投资兴业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青海是一个可作为的地方。青海可持续发展基础雄厚,绿色能源区位优势明显,尤其近年来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创新驱动、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业新体系,为驻青企业服务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提供了广阔舞台。

  青海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央企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建材集团与青海有着广泛合作和深厚友谊。我每次来青海,都能深切感受到青海的热情、变化以及青海大地迸发出的创新朝气、改革锐气和开放底气。

  “十四五”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建材集团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势,着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愿继续加大在青海的投资力度,在新材料、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务实合作,为青海加快“五个示范省”和“四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青海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切期待,共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最后,预祝本届青洽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