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新一轮“军备竞赛”已开启 未来水泥格局你能猜出多少?

作者:匿名

基于水泥行业呈现的上述“备战”方向,笔者大胆预测,水泥行业强者愈强之势将不可阻挡!少数大型集团企业划分整体市场格局,区域市场地方龙头与集团企业竞合共存,或为水泥行业未来终极图景。

  近日,中国水泥网针对国内主要水泥市场开展了一次全面的电话调研。不少省份水泥从业人士都明确表示,受房地产行业态势下行影响,2022年水泥行业需求端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步入平台期,业内人士原预计水泥行业平台期将持续6年左右时间,不过,由于疫情的爆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拉动经济,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等,这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为此业内专家认为,这或使平台期延长3年左右。

  若以此判断,水泥行业平台期将在2023年左右结束,而无论基于怎样的判断,国内水泥需求在不久的将来步入下行周期恐难避免,特别是当前房地产行业态势下滑背景下,水泥行业下行压力正在逐步加大。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也显示,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02亿元,比上年仅增长4.4%,而过去的几年增幅分别为2018年9.5%,2019年9.9%,2020年7%。关键的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98895万平方米,下降11.4%,土地购置面积2159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5%。

  预判未来水泥市场需求即将出现周期性下滑并不难,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国内不少龙头企业早已开始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1、新建生产线。在水泥行业,一般来说,新生产线较老生产线更具竞争力,大型生产线较小型生产线更具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水泥行业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线建设热潮,且大型化趋势明显。据中国水泥网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投产熟料线21条,总产能虽然较2020年减少了579.7万吨,但依旧达到3183.7万吨。另外,2022年预计还将有49条生产线投产,合计产能7333万吨。

  水泥企业大规模的生产线建设颇有“鸟枪换大炮”的意思。

  一方面,新建生产线集成了当前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加之规模较大,在区域市场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保证了市场下行趋势下的市场掌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产能置换异地建设生产线,将产能过剩严重区域产能向市场较好区域转移,有利于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当然,通过产能置换还能甩掉原有“落后产能”的包袱,实现生产线的升级,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意义重大。

  2、大建中转库。水泥是典型的资源性产业,生产线大多建设在矿石资源丰富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又远离核心市场,因此靠近资源建立熟料基地,靠近市场建设粉磨站成为不少水泥企业掌控热门市场的重要手段,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海螺的“T型战略”。

  如今,在环保政策持续收紧下,新建粉磨站难度越来越大,目标市场中转库的战略重要性陡然上升,资源也日趋稀缺。对于市场内现有的参与者,掌握中转库码头意味着巩固市场地位。以珠三角为例,两广龙头华润水泥在“两点一线”的战略之初就已经看到了中转码头的重要性。

  截至2020年底,华润水泥在西江流域年运输能力约3,630万吨,掌控35个中转库,年中转能力约3,430万吨。

  此外,据笔者了解,当前国内不少龙头企业都在加紧中转库建设,此举既是为了建立“前沿阵地”,提高区域市场掌控力,也是为了有效应对“能耗双控”以及“双碳目标”的挑战,即利用中转库从海外基地输入水泥熟料。

  事实上,就在不久前,位于浙江台州头门港区的一500万吨水泥中转配制站项目成功招租,竞得人为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据悉,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该地区开放引进第一条稳定的进出口航线。

  可以预见,中转库有望在接下来的水泥市场竞争中发挥关键的“据点”作用。

  3、并购重组升温。经过几年的并购低谷期,2021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有升温迹象。

  2月,上峰水泥收购内蒙古松塔水泥;4月,南方水泥收购杭州大马水泥;11月,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博海水泥;海螺水泥收购鸿丰水泥51%股权;12月,华润水泥收购良田水泥51%股权;冀东水泥先后收购代县宏威水泥和华润福龙水泥股权。

  在“能耗双控”及“双碳目标”背景下,新建生产线难度越来越大,且中小型企业在行业变局中,逐步处于不利竞争地位,成为水泥行业并购重组升温的重要原因,而并购重组的升温也有利于大企业优化企业产能布局,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预计,今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将风云再起,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强者恒强的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

  4、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市场竞争的核心是成本的竞争,水泥行业亦是如此。水泥是一种同质化产品,价格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预分解系统以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并未出现革命性的变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也多停留在对现有生产技术的升级或扩大生产线规模,摊低生产成本。

  不过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出现,新型水泥生产线较原有生产线的技术“代差”日益明显。专家优化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最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更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包括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红狮水泥等在内的国内水泥巨头,都在极力打造自己的智能化工厂示范线,此举亦可以看成企业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前布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5、产业链延伸。水泥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半成品”,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建筑施工。从国外大型水泥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实现水泥、骨料、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制品的共同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在我国,近年来,水泥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下,发展态势良好,行业利润连创新高,水泥行业也迎来产业升级的关键期。

  据中国水泥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共公布建设39个建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千亿。这些产业园项目大多数包含了水泥熟料、机制砂、装配式建筑、干混砂浆、混凝土等,涉及的企业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华润水泥、南方水泥、葛洲坝等等。

  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并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产品附加值正在成为当前水泥巨头发展的重要方向。  

  6、碳减排与新能源。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基于生产工艺特点的限制,水泥是传统的二氧化碳排放大户,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23.77亿吨,约占全球55%,排放CO2约14.66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4.3%,未来实现碳中和是事关水泥企业生存的关键。

  近年来,水泥行业开始了大量的碳减排探索,例如碳捕集、采用再生燃料、光伏发电等,为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探索了大量途径。其中,再生燃料和光伏发电,不仅可以为水泥企业碳减排提供支持,还能为水泥企业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碳中和及相关路径探索需要持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壁垒,将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分割,促使水泥行业强者愈强趋势更加明显。

  7、扩建熟料库。通常情况下,水泥企业熟料库的容量多在3-5万吨。总体来看,库容量大会占用较大的流动资金,但是更利于水泥厂生产调度,特别是在市场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近年来,国内水泥企业正在不断扩大熟料库容量,8-10万吨级熟料库来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25万吨级熟料库。如: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于2020年新建的熟料储存库,直径80米,地下桩基18米,高度52米,能存储25万吨熟料。  

  扩建熟料库最直接的好处在于应对错峰生产带来的停产问题。即利用非错峰时间,开足马力,快马加鞭生产,利用增大熟料库容量把超产熟料储存起来。 如此一来,即使错峰生产停产时间较长的话,基本都可保证水泥粉磨系统照常生产,下游市场依然可以掌控在企业手中,保障了企业利益最大化。

  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较大的熟料库容量也为水泥企业提高经营灵活性,提供了保障。

  8、拓展海外市场。事实上,关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在我国水泥行业很早就已经开始,不过在过去几年中,国内水泥企业海外发展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据中国水泥网大数据中心统计,截止2021年我国水泥企业海外新投产产能就达到3716.9万,涉及企业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红狮水泥、中国建材、西部水泥等等。

  海外投建生产线不仅为企业拓展新市场创造了条件,也方便企业通过海外熟料基地补充国内市场由于停产等因素造成的熟料短缺问题。不过由于海外生产线建设需要考虑到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较大,因此当前走出去的企业主还是以业内巨头为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修炼内功是水泥企业立足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房地产行业态势下行无疑将为水泥行业需求端带来极大压力,但基于“稳增长”的发展基调以及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水泥基本市场需求有望长期保持。

  基于水泥行业呈现的上述“备战”方向,笔者大胆预测,水泥行业强者愈强之势将不可阻挡!少数大型集团企业划分整体市场格局,区域市场地方龙头与集团企业竞合共存,或为水泥行业未来终极图景。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