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高长明:我国水泥行业碳中和还需自身努力 2050年有望提前实现碳中和

作者:匿名

水泥行业如何才能在各个环节进行减排?行业普遍认为在寻找减排路径之前,应当首先明确水泥行业哪些方面才是碳排放的关键点。高长明表示水泥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即原料带入(工艺排放)、燃料带入(燃烧排放)和电力消耗(间接排放)。

  随着“3060碳目标”的临近,以及水泥行业即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信号不断明确,如何有效碳减排跃然成为全行业关心的头等大事。碳捕捉和利用(CCSU)、大面积推广光伏发电、研究替代燃料和原料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正在行业中展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水泥行业尚没有一个具有共识的完整解决碳中和的方案。

  “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水泥行业的碳达峰将在近两年实现,而碳中和则有望将在2050年实现。”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全年水泥需求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下行趋势逐渐明显,由此可以判断我国水泥碳排放即将达峰。当前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实现逐步减排达到碳中和。”

  减排任务艰巨 水泥行业还需自身加倍努力

  高长明在《对我国水泥工业减碳技术措施及其效果的分析与建议》中明确表示,相对于全球的碳排放形势,我国水泥行业所面对的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占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而在我国其占比却高达13.75%。为了履行我国实现“3060”的庄严承诺,水泥工业的减碳任务面临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虽然任务艰巨,但水泥工业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行业,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水泥行业必须探索出有效的减排方式。对于被其他行业寄予希望的CCSU技术,高长明认为该技术在水泥行业是一种有益而必要的措施,但对全行业的碳中和来说,CCSU技术起到的只能是适当兜底的作用,不能对其依赖过度。

  一方面,包括煤电、油气行业都将CCUS技术做为重要的碳减排和碳中和路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巨大,CCUS技术费用高企。高长明介绍欧洲和美国吨二氧化碳CCUS技术的费用约达50欧元,水泥行业能否承担如此巨大的成本考验?“所以水泥行业碳中和必然需要通过自身在各个环节的艰苦努力来实现。”

  工艺排放应为重点

  水泥行业如何才能在各个环节进行减排?行业普遍认为在寻找减排路径之前,应当首先明确水泥行业哪些方面才是碳排放的关键点。高长明表示水泥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即原料带入(工艺排放)、燃料带入(燃烧排放)和电力消耗(间接排放)。

  “工艺排放的碳大概占整个生产环节碳排放的三分之二,后两者合计占了三分之一。从目前的行业实际来看,水泥企业总体来说在均在后两个环节采取了提高改进的措施,效果显著。行业应当在继续不断提升后两个环节碳减排力度的同时发力工艺环节的减碳。”高长明认为。

  在相关文章中,高长明表示水泥碳足迹主要源于原料带入的工艺排放,所以其减碳的主力必将由降低熟料系数CF,少用熟料;提高低熟料含量水泥LCC和PC 32.5水泥用量占比;以及开拓提高新型低碳胶凝材料SCM用量占比等三项减碳措施来承担。“无论是降低熟料系数还是发展低碳水泥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保证水泥质量不改变。不能为了碳减排而引起水泥品质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高长明介绍我国现今的情况大致是CF为0.66,PS、PF和PP 32.5水泥用量占比约45%,LCC和SCM用量占比约0.5%。预计到2050年,CF将降低到0.56,PC、PS、PF和PP 32.5水泥的用量占比将上升到55%以上,而且以PC 32.5水泥为主,LCC和SCM用量占比上升到6%以上。上述措施的减碳能力可达128 kgCO2/t.c,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

  此外,燃烧排放环节中,我国替代燃料的热量替代率(TSR)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高长明表示,目前欧美发达国家TSR的比重基本在50%以左右,而我国仅仅是6%左右。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