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预制板之“殇” 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匿名

综上所述,预制板本身并不“邪恶”,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发展阶段的原因,加上偷工减料、不规范使用等情况出现,导致了部分预制板建筑存在抗震性能差等质量问题。

   2020年8月30日,山西襄汾一饭店坍塌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已全部结束,事故共造成29人遇难,7人重伤,21人轻伤。

(▲现场救援资料图)

   随着事后调查的深入,预制板成为各方新闻报道中的高频词。

   据新华社报道,涉事聚仙饭店前后为二层小楼,中间院子部分比较低洼,院子中间搭设了预制板房顶,房顶下面部分成了“宴会厅”,院子最上部分还有一层简易彩钢板顶棚,比前后屋房顶略高。

   最终倒塌的也正是预制板搭建的“宴会厅”,并且由于预制板重量大,也增加了人员伤亡和救援难度。

   预制板曾经“统治”了国内低楼层住宅

   预制板顾名思义,就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形的混凝土预制件,可以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安装,非常方便。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预制板在国内建筑领域大规模使用,尤其是在低层砖混建筑当中,当时建设的很多房子都会用到预制板。在笔者印象里,无论是家里、村里还是镇上,当时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用预制板作为楼板建设起来的,如今这些房子很多都还在,使用时间也已经超过30年。

   预制板在上个世纪末几乎“统治”了国内低楼层住宅,主要原因在于预制板制作方便快捷,价格便宜,施工简单等优点,当然当时现浇混凝土普及程度远远不及当下,农村建房缺少工艺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此外,即便到了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有使用预制板作为楼板的情况。

   预制板除了上面提到的优势之外,缺点也相当明显。由于板与板之间有缝隙,若施工处理不当则在建筑沉降时容易造成楼板开裂、漏水。笔者小时候家里为了解决漏水问题,曾经下过大功夫,比如采用沥青封堵裂缝。

   同时,因楼板系多块预制板构筑,不宜在楼板上按住户要求随意砌筑隔墙,否则会因各板块间受力不均匀而造成楼板塌陷。

   此外,由于以前农村建房设计缺乏科学性,施工工艺简单,有些甚至连圈梁都没有,直接在砖墙上搭建预制板,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房屋抗震性能极差。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建筑的危险性也正在逐日增长。山西临汾酒店倒塌事故虽然目前尚未出台官方的调查结果,但是从各方新闻报道情况来看,极大可能是由于预制板使用不合理,施工、设计不规范导致的房屋倒塌。

   鉴于预制板存在包括上述缺点在内的一些问题,国家虽然未出台规定明令禁止使用预制板,但是在一些地方已经对预制板的使用进行了限制。

   例如,早在十多年前成都市就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成都市外环路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及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一律不准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地板面、屋面板和阳台板” 。

   另外,山东济宁市也在2011年发布通知,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全面使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一律停止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已经过施工图审查,但未开工建设的,一律进行变更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预制板—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抗震性能差几乎是预制板使用过程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点。特别是在遇到地震,洪涝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之时,部分设计使用不合理的预制板建筑对民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另外,由于预制板重量大,又给救援带来诸多不便。

   笔者曾经亲历“汶川大地震”,对预制板可谓印象深刻。记忆中,曾经有个叫做“陈坚”的男子,在地震中被预制板压住,由于救援难度大,6个小时才被救出,但还是未能抢救回来,一条鲜活的生命,在全国直播的新闻中流逝,令人揪心不已。

   那么为何预制板给人的印象普遍是抗震性能不足呢?笔者就此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部分专家进行了详细交流,得出结论如下:

   1、预制板结构建筑本身并不意味着抗震性能差,之所以当前不少建筑物采用了预制板之后出现抗震性能弱的情况,与设计、施工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上个世纪末的一些低楼层建筑,对于圈梁设置数量,梁板节点都还不够重视,甚至直接采用砖混结构加预制板的建设方式,导致房屋结构性能差。

   举个例子,预制板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直接搭建,需要与圈梁浇筑在一起,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往往忽略了这一要求,进而导致房屋存在安全隐患。

   2、预制板抗震性能与锚固工艺有着重要关系,但是由于加工粗放、施工不规范等原因,也影响了预制板的牢固性。

   3、偷工减料无异于“借刀杀人”。预制板是由混凝土与钢筋构成的,钢筋主要起加固支撑作用,合格的预制板本身是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然而,由于预制板制造简单,技术含量低,早年存在大量作坊式无证生产情况,不仅人为降低混凝土质量,连钢筋也存在偷工减料情况,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使用铁丝代替钢筋,严重影响房屋质量。

   另外,事实上得益于较高的建筑工业化水平和严格的施工、设计以及质量控制,预制板在欧美国家使用非常广泛。

   国内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成果也表明,目前的装配式建筑是“等同现浇”结构形式,也就是说,从结构抗震设计上,装配式建筑与现有现浇结构的抗震性能是相同的。行业内也进行了很多的实验,从实验结果以及结构设计方面,总体来讲认为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是“等同现浇”的。

   综上所述,预制板本身并不“邪恶”,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发展阶段的原因,加上偷工减料、不规范使用等情况出现,导致了部分预制板建筑存在抗震性能差等质量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开展经营性场所预制板房屋质量排查刻不容缓

   山西襄汾饭店事故给世人敲响了一个警钟,一些建设年限长,施工、设计不合理的预制板楼房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展开相关的排查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一些由原来的老旧预制板房改装的经营性场所,更具排查必要性。

   关于预制板质量鉴定,根据去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第二十一条要求,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的鉴定主要检查质量现状,按下列等级进行划分:

   a级:表面平整,或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个别部位剥落;钢筋无明显露筋、锈蚀;预制板端部支承稳固,采取加强连接措施。

   b级:表面轻微开裂或局部剥落;个别部位钢筋露筋、锈蚀;预制板端部支承基本稳固。

   c级:保护层剥落严重;钢筋露筋、锈蚀,出现明显锈胀裂缝;梁、板出现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预制板端部支承长度不足。

   d级:保护层剥落非常严重;部分钢筋外露;梁、板出现严重受力裂缝和变形;预制板端部支承长度严重不足,有坠落危险。

   同时,根据上述《导则》第二十九条。经鉴定为局部危房或整幢危房时,应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理:

   1.经鉴定为C级危房的农村住房,鼓励因地制宜进行加固维修,解除危险。

   2.经鉴定为D级危房,确定已无修缮价值的农村住房,应拆除、置换或重建。

  3.经鉴定为D级危房,短期内不便拆除又不危及相邻建筑和影响他人安全时,应暂时停止使用,或在采取相应的临时安全措施后,改变用途不再居住,观察使用。

   4.有保护价值的D级传统民居及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等,应专门研究后确定处理方案。

   5.确定加固维修方案时,应将消除房屋局部危险与抗震构造措施加固综合考虑。

   6.当条件允许时,加固维修宜结合房屋宜居性改造和节能改造同步进行。

   上述《导则》适用于一、二层既有农村住房的安全性鉴定,主要包括房屋危险程度鉴定及防灾措施鉴定。三层及以上农村住房,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进行鉴定。

   值得注意的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报道,8月29日,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山西襄汾县饭店坍塌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并要求山西省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狠抓各项防范措施落实,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针对农村自建房尤其是老旧预制板房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