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英雄”落幕!32.5水泥全面取消或近在咫尺

作者:匿名

据不完全统计,多数水泥企业选择了M32.5作为替代产品来应对P.C32.5水泥退出后遗留的市场需求,也有海螺、塔牌、中联等考虑同时生产P.C42.5作为32.5R水泥替代品的M32.5水泥等已经进入实际销售期,为P.C32.5的退出做好了准备。

        今年10月1日,曾经水泥行业风光一时的“名角”---P.C32.5水泥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身前荣誉几何,争论未休,P.C32.5都已是落幕的英雄,再无立足之地。

       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去争论PC32.5去留已无济于事,探讨行业下一步将如何变化或许意义更大。在后32.5水泥时代,国内水泥企业会如何应对?下游混凝土、建筑业又会受到怎样的冲击?笔者综合各方人士看法,对未来行业发展提出一些猜测。

       M32.5、P.P32.5等大行其道

       2018年,国内32.5水泥产销量约10亿吨左右。目前国内约50%左右的水泥用于非预拌混凝土及砂浆配置,由于受到现场拌制计量、储存、混合材资源、生产、专用车辆等条件限制,农村、乡镇等使用区域大多仍使用非预拌混凝土,而且绝大部分是32.5水泥。因此,从长期看,32.5水泥所占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但绝对量仍很庞大。

       上述数据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P.C32.5水泥正式退出之际,各大水泥企业纷纷摩拳擦掌,推出M32.5水泥、P•P32.5、P•F32.5等水泥品种,并在对客户下发的告知书中表明,企业生产的M32.5水泥所使用的熟料、石膏、混合材品种与原P.C32.5R水泥保持一致。“利”字当头,谁都不愿意放弃P.C32.5取消后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多数水泥企业选择了M32.5作为替代产品来应对P.C32.5水泥退出后遗留的市场需求,也有海螺、塔牌、中联等考虑同时生产P.C42.5作为32.5R水泥替代品的M32.5水泥等已经进入实际销售期,为P.C32.5的退出做好了准备。

    表1:主要水泥企业应对取消PC32.5R水泥措施

       但颇为意外的是,有行业人士走访市场时发现,部分水泥企业夸大性的宣传M32.5水泥产品强度有富余,相关指标表现更好、性能更稳定等,但并未明确告知客户M32.5水泥不能用于生产结构混凝土。更有甚者,某国内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下游渠道门店老板曾直言,因该企业已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P•C32.5R水泥,终端门店已开始购进M32.5水泥,该企业销售负责人告诉门店老板“不要管什么砌筑不砌筑,我们的M32.5水泥包装袋里装的就是以前的P.C32.5R水泥,客户使用不会出问题!”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M32.5水泥的出现究竟会带来什么后果?

        一.产能过剩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一方面,P.C32.5水泥不少应用于农村市场和砌筑方面,这部分市场本身对水泥早期强度要求不高,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掺入更多矿物掺合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内水泥超产现象严重,且目前水泥产能过剩幅度远远大于改产42.5水泥增加的熟料用量,并且M32.5、P.P32.5等一系列水泥的熟料用量并未有较大幅度改变,以此来判定,对化解产能的影响恐怕没有想象中的理想。新疆是国内最早全面取消32.5级水泥的地区,但是目前产能过剩依旧严峻,甚至是当前国内价格相对较低区域之一。而这些现象,与起初各企业极力推进取消P.C32.5水泥时的理由---“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推动水泥行业产品升级”这一理论似乎相悖。

       二.“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愈发严重

       首先,M32.5与P.C32.5水泥二者很难区分,故而水泥厂到底生产的是M32.5水泥还是P.C32.5水泥难以定性;其次,正如上文所写,不排除有部分水泥企业仅仅只是换了包装,但实质上仍然打着M32.5的旗号实则是在销售原来的P.C32.5水泥。一行业人士就对此评价道,无论此前争议如何,但是取消P.C32.5水泥的政策已经落地,企业只要再生产就是违法行为,必须严惩。

       三.可能影响建筑质量

       一方面,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与水泥强度不成正比,高性能混凝土也不意味着高水泥含量或者说高熟料含量,早强过高反而容易开裂,不利于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另一方面,32.5等级水泥配置的水泥也完全能满足很多建筑施工要求,取消32.5水泥以后,施工环节可能出现更多的私自掺加混合材的情况,而这种掺加混合效果会远远差于直接在水泥磨机中粉磨,最终影响的还是建筑质量,并增加现场监管难度。

       另外,在各企业推出M32.5占领市场之际,更多的是侧重于宣传M32.5产品的优势,在明确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适用范围,并在产品包装袋上明确标注“砌筑水泥”、“不能用于结构施工”等字样这些方面做得并不完善,此举或将严重误导客户,如客户在生产结构混凝土时使用了M32.5水泥,将可能导致无法估量的后果。

        四.假冒伪劣行为监管难度加大

       从某种角度上讲,M32.5水泥的生产门槛甚至比P.C32.5水泥更低。《砌筑水泥》标准并没有对M32.5水泥当中的熟料组分有最低要求,也没有对混合材掺入总量的控制要求,这就意味着M32.5水泥只要达到了标准规定的强度和其他理化指标要求,熟料掺入量没有过多的要求。水泥企业或将用更多的活性材料或者技术手段使水泥强度达到国家标准,但实际水泥性能指标并不见得有P.C32.5好;此外,砌筑水泥强度等级涵盖了12.5/22.5/32.5三个层级,且混合材要求不高,跨度大、强度低也降低了假冒伪劣产品生产难度。

       总体而言,P.C32.5水泥被取消之后,行业内M32.5等一系列水泥产品大行其道,核心原因在于P.C32.5水泥作为一种已经实践证明过符合市场需要的水泥产品并不会因为标准的取消而消失;但在利益面前,M32.5水泥是否能理想化的作为P.C32.5的替代品仍值得考量。

       未来:32.5等级水泥或将全面取消

        P.C32.5R水泥已经寿终正寝,未来行业发展又会呈现出什么趋势?笔者综合各方因素,做出以下猜测:

       一.32.5等级水泥产品或将全面取消

        第3号修改单虽然取消了P.C32.5R水泥,但其他32.5等级(P•S•A/P•S•B、P•P、P•F)水泥依然存在,而M32.5水泥推出导致的种种乱象表明,取消P.C32.5水泥政策在留有余地的同时不排除M32.5等大肆风靡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M32.5的推出意味着此前大力推进取消P.C32.5水泥的“废方”人士目标落空已成定局,并且从32.5水泥的发展来看,未来32.5等级水泥产品全面取消或将成为现实。

       二.重生or淘汰粉磨站未来扑朔迷离

       短期时间内,面对着当前水泥熟料价格高企,水泥企业熟料管控力度愈发增大的背景,以及M32.5水泥只要达到标准规定的强度和其他理化指标要求,熟料掺入量没有过多要求的前提下,水泥粉磨站或将在取消P.C32.5水泥后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会,部分粉磨站将会通过增加混合材掺量等手段生产M32.5、火山灰32.5等级水泥以此规避掉P.C32.5R取消带来的影响。

       但若32.5等级水泥全面取消后,意味着企业将开始生产42.5及以上等级水泥,但42.5及以上等级水泥需要的熟料成本更高,将压缩不具备熟料生产能力的粉磨站企业利润空间,则会迫使大量小型粉磨企业退出市场。

       三.M32.5或导致水泥企业利润降低

       从当前各企业纷纷推出M32.5水泥来看,只要M32.5水泥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企业营销策略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话,各水泥企业目前的市场辐射广度及深度不会有较大影响,但M32.5水泥与P.C32.5水泥相比售价相对较低,若企业打着M32.5的旗号实则销售原来的P.C32.5水泥或导致利润减少。

       四.利好微粉等行业

       矿渣微粉可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代替成本更高的水泥,也可以作为改性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水泥作为半终产品,下游使用方如粉磨站等为了平衡生产42.5水泥导致熟料用量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掺加矿渣微粉等混合材的用量或将增大。

       另外,由于M32.5水泥的存在,粉磨站可以选择用水渣等活性矿物材料部分替代熟料,也会加大国内活性矿物材料的需求量。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