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转型创新 绿色发展

作者:匿名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水泥)成立于2003年,是央企华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依托独特的资源布局优势及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纵向一体化的生意模式,围绕“十三五”战略规划,着力打造“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以“润丰水泥”为全国统一品牌,华润水泥已发展成为华南区域具竞争力的水泥、熟料和混凝土生产商,在中国水泥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水泥)成立于2003年,是央企华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依托独特的资源布局优势及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纵向一体化的生意模式,围绕“十三五”战略规划,着力打造“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以“润丰水泥”为全国统一品牌,华润水泥已发展成为华南区域具竞争力的水泥、熟料和混凝土生产商,在中国水泥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宾阳协同处置项目图

  一、华润水泥协同处置发展概况

  2010年,水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华润水泥依托清晰的战略,迅速奠定了在中国水泥行业的领导地位。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华润水泥认识到,水泥行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生态文明提升,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将不可避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绿色转型路线。

  2014年,华润水泥联合蓝天众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丹麦史密斯公司成功开发出以“机械生物法预处理+热盘炉焚烧”为核心技术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模式,并以广西宾阳县为试点,打造华润水泥“环保+节能”的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项目。

生活垃圾预处理车间

  二、华润水泥协同处置项目成果

  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是华润水泥第一个建成投运的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项目,2015年1月9日开工建设,同年12月8日投产运行。项目年处置广西宾阳县生活垃圾11万吨,彻底解决了宾阳县垃圾围城问题,可每年节约垃圾填埋用地11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1万吨,实现了“垃圾储坑旁喝咖啡”既定目标。

  在宾阳项目成功的基础上,华润水泥在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三个领域同步快速推进,陆续建成投产广西百色、云南弥渡、云南凤庆三个城乡生活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广东广州、广西南宁两个市政污泥协同处置项目和海南昌江危险废物协同处置项目,废弃物总处置能力达到113万吨/年,为公司绿色环保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广州市珠江水泥有限公司协同处置市政污泥项目图

  三、华润水泥绿色发展展望

  华润水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把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废等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行培育、孵化,形成设计、装备、施工、运营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垃圾、污泥、危废协同处置项目建设,打造完整的固废处置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走绿色环保、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