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崔星太:2017年行业利润有望超800亿 去产能是长期工作

作者:匿名

2016年,国内水泥行业触底反弹,行业实现利润5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利润的取得与需求端的带动并无直接关系,国内水泥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依旧未能改善。

  崔星太,现任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16年9月被选举为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

  2016年,国内水泥行业触底反弹,行业实现利润5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利润的取得与需求端的带动并无直接关系,国内水泥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依旧未能改善。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年水泥产量24.1亿吨,按照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35亿吨左右水泥产能计算,产能过剩率仍然高达30%以上。

  在此背景下,水泥行业2017年行情将会走向何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回答。近日,新任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崔星太到访中国水泥网,会谈间就上述业内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2017年水泥行业利润有望超800亿

  崔星太表示,2016年水泥行业在年初行情局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超过500亿的行业利润实属不易,背后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2016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加之环境治理力度不断提高,措施越来越得力,错峰生产在全行业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执行,减少了供给量,使得行业价值得以理性回归;另一方面,在行业各级协会的引领下以及大企业的带动下,行业自律意识得到更多企业认同。基于这些因素,在产量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2016年国内水泥行业依然实现了远超前年的经营效益。

  如今2017年已经进入步入3月下旬,国内水泥市场陆续开启。基于去年底水泥行情的上扬势头,为今年初水泥行情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基础。根据中国水泥网的统计,今年初国内水泥均价较去年高出70元/吨以上。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水泥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对此,崔星太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环保政策的落实为水泥行业形势回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按照目前的行情保持下去,全年行业利润有望达到800-900亿规模,甚至超过这一水平。”

  需求方面。根据中联水泥从客户市场调查结果,2017年国内水泥需求量基本与2016年持平,预计还在24亿吨左右,上半年同比降低,下半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在构成水泥需求的三大板块中,基建方面由于国内铁路、公路以及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预计需求将有所增长,占据全年水泥需求量的27-28%,高于2016年的25%左右;房地产投资方面,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按目前形势,如果出台更为强力的楼市调控政策,水泥需求量可能会有所下滑;最后,县乡市场方面2017年水泥需求量预计占总消费的40%,接近去年持平。

  价格方面,崔星太认为,2017年全年水泥均价将比去年高出30元/吨左右。原因在于,一方面,年初水泥价格普遍较高,目前行情有望延续这一态势;另一方面,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节能环保政策等客观因素影响,水泥行情也具有一定的稳定基础。

  成本方面。由于煤炭价格上涨,2017年水泥生产成本预计将比2016年高出15元/吨左右。崔星太分析指出,2017年煤炭市场价格预计较2016年平均高180-200元/吨,将增加20-25元/吨的熟料成本,水泥生产成本上升15元/吨左右。

  崔星太算了这样一笔账,2017年全年水泥价格有望高出2016年约30元/吨,生产成本增加约15元/吨,平均吨水泥毛利有望提高约15元/吨,按照24亿吨水泥产量计算将增加行业利润360亿元。在此背景下,水泥行业2017年全年行业利润将有望达到800-900亿元,甚至更高。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将其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该新区的设立也将激发中国北方乃至更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活力。就此,业内专业指出,雄安新区的设立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京津冀地区水泥市场的未来需求。

  另外,根据中国水泥研究院的测算,从浦东新区及深圳特区发展经验来看,水泥需求达到峰值时的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一般在16到22吨之间,据此计算,雄安新区的水泥消费将在累积消费量为1.44-1.98亿吨时达到峰值。按照雄安新区的建设周期来看,未来20年平均每年的水泥需求量达到在700万吨-1000万吨,随后稳定在900-1000万吨上下。

  雄安新区的设立,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对京津冀水泥需求的有效拉动,但是基于其特区地位以及较长的建设周期,未来对周边水泥市场需求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华北区域水泥行情值得看好。

 去产能是个长期的过程

  虽然目前行业盈利形势有望全面回转,但不容置疑的是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崔星太:“国内水泥生产线,实际生产能力大都超过设计能力,以5000t/d生产线为例,日产基本上在5800吨左右,超产15%,运转率方面,设计的是85%,实际上做好了都能达到90%以上,日产量的提高和运转率的提升造成18.2亿吨的熟料设计产能实际产能在22亿吨左右。”

  然而,去年国内水泥熟料产量仅13.65亿吨,按照设计产能计算过剩33%,但按实际达到的产能计算,国内水泥熟料过剩率甚至超过了60%,即使考虑到需求的季节性影响等因素,给予15-20%的正常富余量,也还过剩40%以上。

  如何让行业摆脱产能过剩困境无疑已经成为近年来业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崔星太认为:“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两年时间就能完成,目前缓解产能过剩的主要措施还是去产量和行业自律。”在此基础上,水泥业可以实现价值回归,避免由于市场恶性竞争造成企业倒闭,资产流失,银行坏账以及人员安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依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可以说去产量为去产能提供了时间空间。

  事实上,产能过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基于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化解产能过剩基本在十年左右。以日本为例,上世纪经济经历“失落的十年”水泥产量从8000万吨左右下滑到4000万吨左右,最终经过市场的整合,形成了三大水泥企业分割市场份额的局面,产能过剩问题才得到有效解决。

  崔星太进一步指出,从实际效果看,去产量甚至可以说就是去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比如,从现在开始每年都去产量,坚持若干年,你会发现就是去产能。去产量坚持下来就是去产能,效果是一样的。”崔星太告诉中国水泥网记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再去产能,去产量只是权宜之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去产能。”崔星太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业内关于取消P.C32.5水泥的争论一直未能平息。支持方认为这是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反对方认为,水泥产能过剩根本上是熟料的过剩,取消P.C32.5水泥不能达到去产能的目的。

  就此,崔星太指出,取消P.C32.5强度等级水泥应该是缓解产能过剩的一种有效尝试,但单纯将政策停留在水泥标准方面起到的作用有限,需要建筑标准等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对化解产能过剩产生促进作用。

  崔星太分析称:“取消P.C32.5强度等级水泥的最主要作用是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在我国平均一吨熟料生产1.7吨水泥,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更有部分无良企业,一吨熟料甚至可以生产3-4吨复合水泥,质量差、成本低,低价冲击市场,把行业秩序搞乱了,所以拿掉是应该的。”

  当然取消P.C32.5强度等级水泥仅仅是一项措施,水泥行业要实现真正的去产能还需要更有效的途径和办法,需要集合全行业的智慧寻找解决之道。

  以落后产能淘汰为例,崔星太认为,落后产能是相对概念,要根据需要和现实研究制定标准,既要考虑到能耗和环保指标也要考虑到地方环境因素。“例如,平原和山区在市场大小以及运输半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可能只适合规模相对较小的生产线;还有的地区可能全是较大的生产线,但确实过剩太多,你可能也要考虑压减。”

  崔星太告诉中国水泥网记者,去产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强行业自律,推行错峰生产,提升行业效益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套符合国内水泥行业去产能的有效办法和政策,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崔星太与中国水泥网媒体、研究院部分成员合影

  崔星太最后还表示,此行作为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到访中国水泥网,也是受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以及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曹江林等委托,希望中国水泥网作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平台,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为国内水泥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