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中国建材:实体经济破局的央企样本

作者:匿名

宋志平一直反对用兼并收购这个词,他喜欢用联合重组,因为这个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合作、共赢的思想。当记者问他,最难重组的是什么?他的答案是文化。

   “你们有多少个世界第一?”

  2003年,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刚刚归口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去参加一个央企会议,国资委领导这么问台下。

  那一年,中国建材集团的年销售收入才20亿元人民币。宋志平觉得,世界第一离中国建材太远。

  时隔14年后,2016年中国建材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2700亿元,创造社会贡献规模近600亿元,并且实现了六个世界第一,包括水泥、混凝土、石膏板和玻璃纤维的产能,水泥工程和余热发电国际市场规模以及风力发电叶片的装机量。

  即便如此,对于中国建材来说,仍需努力前行。建材行业产能过剩,劣币驱除良币的问题由来已久,为此宋志平也一直在寻找新出路。仅就建材中的水泥行业来说,早在2006年,宋志平就已经着力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他的方法是联合重组同业企业。

  2016年8月,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主导下,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实现合并重组,有人称合并后的新公司为“中国神材”,有指其垄断之意。但宋志平不认可,垄断的三种形式: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和经济垄断,中国建材一样不占。相反,身处于无准入门槛、行业集中度不高的建材行业中,中国建材和同业一样要品尝产能过剩带来的苦果,包括无法掌握适当的议价能力,恶性竞争反噬利润等问题。

  和中国建材一样,很多传统产业中的央企,都因为占有大量产能,成为此番去产能攻坚战的主力军。在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要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化解产能过剩是央企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国资委特别圈画了六大领域,分别是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和电力。

  从最近几年国资委主抓的工作来看,央企去产能的关键词之一正是重组,尤其产能过剩行业的同业央企,成为合并重组的重点;此外,国资委还要求央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这样可以将产能输出海外,在保证国内去产能的同时实现发展。

  宋志平为中国建材的发展勾勒了框架,包括三大战略、四个转型以及三条曲线,不难看出,他的主线正契合于国务院国资委设计的路线,他希望实现1+1=11的效果,等待“临界体积”的到来,“然后就是裂变反应了。”宋志平对记者说。

  联合重组

  2016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建材集团与中材集团两家央企重组,成为新的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宋志平经历的第八次央企重组,其中四次在国药集团,四次在中国建材。

  中国建材的重组又不仅限于央企,仅水泥行业,宋志平就主导了上千家中小企业的合并重组,“差不多能合并的都合并了,”宋志平说。经过大规模的行业整合,中国水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从2006年的16%上升到2015年末的58%,但在宋志平看来,这还不够,因为在国外水泥产业里没有小公司,行业集中度能达到70%~80%。

  宋志平追求的是“1+1=11”的效果,当产业重组到达一定规模,大企业可以到达“临界体积”,发生类似于核反应中的“裂变反应”。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宋志平认为大企业就是那只手。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发达国家去产能大都是通过大企业兼并重组来实现的,当年欧洲钢铁业去产能过程中,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抓住机遇,把欧洲钢铁厂全部重组了,此后采取关掉部分工厂、降低产能利用率等减量措施,实现了供需平衡,增加了行业集中度。

  两家央企的重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宋志平介绍,就国内市场而言,联合重组的协同效应已经显现。

  两材的合并源于国家的宏观决策和大企业发展规律,而中国建材此前对中小水泥企业的重组,则是企业的主动选择,但吸纳和融合上千家企业并不容易。在资本层面,中国建材探索了一套混合所有制方案,分为三层:第一层,上市公司层面,中国建材股份等公司吸纳大量社会资本;第二层,平台公司层面,把民营企业的部分股份提上来交叉持股;第三层,业务公司层面,给原所有者留30%左右的股权。

  上述方案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中国建材成为混改的试点企业,宋志平近年也成为混合所有制的“布道者”。

  宋志平一直反对用兼并收购这个词,他喜欢用联合重组,因为这个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合作、共赢的思想。当记者问他,最难重组的是什么?他的答案是文化。而保持上千次重组成功的秘诀,就是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一碗水要端平,甚至更多考虑被合并企业的感受。”宋志平说。

  去产能和国际化

  2016年12月在西班牙举行了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CSI)CEO年会,本来宋志平因为有其他事打算不去了,但主办方说:“若宋志平不来,会议只能延期。”这件事侧面反映了中国建材在全球水泥行业里的地位。

  当下,中国建材在全球多个领域分量较重,这当然有规模方面的原因,但更受综合实力因素影响。“过去,我们这个行业里是跟跑型的,跟在跨国公司后边跑。现在我们在多个领域已经处于并跑地位,在部分领域里边已经做到了领跑。”宋志平表示。

......

相关链接:中国建材:实体经济破局的央企样本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