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中材节能: “两外”战略加持,未来前景可期

作者:匿名

2016年前三季度,中材节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也为“十三五”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十三五”中材节能将坚持以节能环保为发展主题,围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可燃固废处理等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市场、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实现协同发展,为把公司打造成多产业发展、集团化管控的全方位节能服务商和投资商而不断努力。

   10月29日,中材节能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31.2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3.47%。

  报告称,公司盈利大幅上升,一是报告期内,沙特YCC、阿联酋Fujairah、突尼斯CJO、泰国TPCC等个别合同额较大的项目集中达到工程进度,按规定结转收入。二是公司落实降本增效,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总成本增加幅度低于营业总收入增加幅度。三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少数股东损益减少。

 传统优势依旧明显,前景值得期待

  工业节能是中材节能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且是传统优势业务。据悉,在工业节能方面,中材节能主要服务于水泥、钢铁、硅铁、碳素、玻璃、干熄焦等工业领域的余热利用。在工业节能领域,中材节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业务模式,量身定制的技术路线,在国内市场受到广泛认可,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图1:中材节能在国内余热发电市场占有率第一

注:上述数据为截至2012年,按加装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线条数计 算,资料来源: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2013年12月

  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尽管余热发电已经成为生产线的标准配置,市场从2012年开始就已呈现出下降趋势,看似国内余热发电已趋于饱和。但事实上,国内水泥窑余热发电早期项目已经达到服役年限,改造势在必行,中国水泥产业体量大,因此余热发电改造升级将是不容忽视的市场,这也将为中材节能未来发展带来利好。

  同时,中材节能在过去的几年,承建了国内第一个硅业余热发电项目,第一个高效碳素罐式煅烧炉余热利用项目和第一个压气站燃机余热发电项目,利用在上述行业成功实践的经验,向玻璃、钢铁、化工、冶金等工业行业拓展也将为公司的余热发电业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2:近五年中材节能业绩表现(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

  此外,在国际余热发电市场上,中材节能同样表现不俗。作为国内同行业中最早进入国际市场“走出去”企业代表,中材节能占有国际市场40%左右的份额。公司承建了世界水泥余热发电史上最大规模的沙特YCC项目,投资建成了中国余热发电行业第一个境外投资项目--菲律宾SOLID水泥余热发电项目,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国际市场的产业布局。

图3:中材节能近五年国内外营收情况(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材节能也迎来发展的机遇期。中材节能目前已经在南亚、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地区20多个国家承接了不同的节能项目,这些地区恰好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多年来,中材节能已经在这些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具备良好的品牌口碑,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实施市场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

相关链接:中材节能: “两外”战略加持,未来前景可期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