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金隅集团在京水泥企业升级转型

作者:匿名

今年上半年,是金隅集团制造业企业转型的重要转折点和全新起点,在京3个水泥企业全部将主营业务由水泥生产变更为环保服务,实现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城市环境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金隅集团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先后调整退出一批非首都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一批环境服务型企业,为保障首都碧水蓝天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上半年,更是金隅集团制造业企业转型的重要转折点和全新起点,在京3个水泥企业全部将主营业务由水泥生产变更为环保服务,实现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城市环境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回顾金隅集团水泥企业转型的历程,可谓“十年磨一剑”的匠心独作。

  未雨绸缪,集十年之功打造一面旗帜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金隅集团开始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利用水泥窑高温优势,发展协同处置废物为主的环保产业,扛起引领全国水泥行业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旗。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于2005年在北水环保科技公司(原北京水泥厂)建成国内首条10万吨/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危险废物示范线,2009年建成国内首条500吨/日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示范线;2013年,在琉水环保科技公司(原琉璃河水泥厂)研究成功并建成国内第一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示范线,能力达到3万吨/年。目前,金隅集团在京环保企业可处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49类中的46类,每年处置固废超过50万吨。其中,利用水泥窑处废能力达到46万吨/年,处理危废种类达到30类,工业危废处理量占市内转移处置量的94%以上,承担了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及北汽集团、京东方等企业的危废处置任务;污泥处置能力占污泥产生量的四分之一,承担了市排水集团、市级污水处理BOT项目、昌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首都机场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有力保障了北京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

  2015年,按照北京市政府关于污水厂污泥处置工作安排和郭金龙书记“我市水泥产能调控应考虑固废处理”的指示精神,金隅集团在全市水泥企业转型及产能调控目标的总体框架下,全面打响在京水泥企业转型攻坚战,先后在前景环保公司(原太行前景水泥公司)和琉水环保科技公司建设3条能力总共500吨/日生活污泥处置线。2016年,在两公司启动飞灰、工业危险废物等废物处置项目,并将3个水泥企业全部更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环保服务,全部用于处置固体废物,水泥仅作为副产品。其中,前景环保科技公司2016年底将关停所有水泥磨,不再生产水泥及制品,提前完成了全市水泥产能控制目标,并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环境服务业转型。

  鉴于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方面做出的成就,金隅集团相关企业分别被列入国家和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获得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特别贡献奖、中华宝钢环境奖、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并作为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废物应急保障单位,公安、药监部门毒品及违法违纪药品销毁协助单位,承担了北京市环境应急突发事件救援及违禁物品销毁等重要工作,切切实实成为“城市的净化器,政府的好帮手”,有力的保障了首都的运行秩序和环境生态安全。

  不遗余力,解慷慨之囊树立环保典范

  在加快向城市基础设施转型过程中,金隅集团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治理,在环保设施改造方面的投入,用“慷慨”来形容更加贴切。仅“十二五”期间,金隅集团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了全部在京企业脱硝技术改造;新建和改造物料储存棚仓75万立方米;更换450余台高效收尘器。目前,颗粒物排放浓度可控制在10mg/m3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200mg/m3以下,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经国家环保部减排核查,金隅集团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到“十二五”氮氧化物控制指标任务。

  石灰石是水泥窑运转的重要工业原材料来源,金隅集团所属北水凤山矿,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与中国矿联授予全国首批“绿色矿山”试点示范单位,成为当时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水泥绿色矿山。矿山示范建设过程中,金隅集团共投资6000多万元改造资金,以 “六化四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环境友好开采模式,对开采过程中剥离的围岩、夹石等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应用于砂石骨料生产和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按照边开采边恢复的原则,植被恢复工程绿化面积近10余万平方米,开创了行业内绿色矿山建设的新模式,吸引了国内大量业内矿山企业纷纷来取经学习。

  对于转型难度较大或周边环境较为敏感的制造业企业,金隅集团坚决予以调整和退出,实施产业转型。仅“十二五”期间,金隅集团就退出和搬迁了兴发水泥等4个水泥企业和太尔化工、金隅涂料、星牌建材、金海燕玻璃棉、天坛家具、北京木材厂等近20家制造业企业,原厂址建设紧密围绕首都四大功能定位,发展文化创意、科技孵化等新兴产业。每年减少燃煤约36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2000吨。

  内外兼修,用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金隅集团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重点开展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泥等为主要特色的成套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及提纯技术,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泥除臭技术,污染土水泥窑热脱附处置技术等一批先进的废物治理和污染控制技术,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全国首条飞灰处置示范线,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效卧螺离心分离技术和MVR水处理系统,使水、灰分离更彻底、滤饼水分含量更低,实现了洗灰水的零排放和钾钠盐的高效结晶分离;利用工业垃圾作为热脱工艺热源对污染土壤进行无害化治理,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环保理念;自主研发的窑尾烟气二氧化碳收集技术,实现了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并将纯度提纯至60%以上,且成功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技术集成,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截至2015年底,金隅集团在利用水泥窑处置废物方面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为引领全国环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金隅集团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在北水环保科技公司建设了国内首家针对危险废物进行专题教育的环保宣教基地,主要面向在校学生、社会团体,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沙盘等方式展示了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和安全处理及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工业废弃物的科学原理及过程,被环保部授予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北京市环保局、教委、团委联合授予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展厅。对全社会尤其是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了解政府对废物处置的政策和废物处置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风雨兼程,举股肱之力服务首都生态建设

  一路走来,虽然在转型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金隅集团深刻意识到,转型工作是企业适应区域发展的需求,不断深化的过程。接下来,金隅集团将按照北京市工作安排,结合北京市飞灰、工业危险废物及生活污泥处置需求,加快废物处置设施改造和建设,满足2018年前北京市生活垃圾飞灰和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需求;依托智能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智能工厂,将生态和环保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并延伸至上下游产业和服务链条;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在生活污泥预干化、碳捕集、替代燃料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废物处置能力,降低对一次原燃料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立足于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水泥窑协同处置等自主产权技术,以固废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充分利用北京市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搭建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全国技术创新中心,引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金隅集团将总结在京水泥企业成功转型的实践经验,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在旗下其它水泥企业复制推广,使水泥企业落脚之地,便是环保产业扎根之处,将“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的经营理念落地开花,实现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城市环境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十年磨一剑,再踏新征程,金隅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将决心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贡献。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