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福建远致环保持续创新共享 改善人类呼吸命运共同体

作者:匿名

水泥作为一种重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应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而纵观整个水泥200年发展历程,如何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刚性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换取文明的进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石头、木材等各种原材料建设家园,但由于缺乏优质低廉且能大量应用的建筑材料,大型建筑建设存在阻碍,进而限制了城市扩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直到,水泥的出现。人类找到了迄今为止最完美的建筑材料,随后超级城市出现,地球变成“村”,人口的汇聚流通,知识技术的交流互动,支撑人类社会文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然而,水泥作为一种重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应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而纵观整个水泥200年发展历程,如何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刚性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换取文明的进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同呼吸共命运”水泥工业深度减排势在必行  

  进入新世纪之后,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水泥工业生产走过了从机立窑向新型干法窑的转变,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较上个世纪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随着《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以及《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的相继实施。国内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经过两轮提升之后,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  

  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水泥产量,每年排放的污染物依旧巨大。以氮氧化物为例,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7年,排放总量持续降低,但截止到2017年,全国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依旧高达128万吨,仅次于电力和机动车尾气。  正因如此,当前水泥行业污染物减排压力仍然巨大。  

  此外,在2016年底,国务院就曾发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  

  近年来,与此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近年来,水泥行业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环保督察也呈现不断加码趋势。相关部委、各省市、地区密集出台执行政策,支持和鼓励水泥企业加大快环保升级力度。  

  以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看,将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通过鼓励环保绩效水平高的“先进”企业,鞭策环保绩效水平低的“后进”企业,最终实现环保整体水平的提升。可见,国家对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毫不动摇!  

  福建远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远致环保)董事长罗祥波在与笔者交流过程中也表示,水泥行业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国家和地方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等级分类管理,是政府对过剩产能的一种调控手段,也是实现水泥行业绿色转型的需要,有利于整个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福建远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祥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为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泥行业超低排放之风愈刮愈烈。河北、河南、安徽、北京、福建、贵州、广东等省市都出台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政策,一场旨在进一步严格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环保风暴正式掀起。  

  以河北省为例,今年3月,河北省又印发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限定为10mg/m³、30mg/m³、100mg/m³。同时规定氨逃逸的排放限值低于8mg/m³。  

  随着政策层面的持续推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加之水泥企业环保升级意识增强,业内专家表示,超低排放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内水泥企业标配,并以此为契机,加速实现水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氮氧化物减排!水泥行业绿色发展绕不开的难题!  

  毫无疑问,水泥行业超低排放大势所趋,然而真正要实现超低排放并非“一日之功”,一些现实问题依旧阻碍着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推进,特别是在相关污染物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方面。  

  水泥行业“三大污染物”(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是水泥行业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然而这,三大污染物的减排难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总体而言,粉尘治理难度最低,目前国内水泥企业基本能够做到10mg/m³的排放标准,即使未来粉尘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也基本能够应对;二氧化硫治理方面,但由于水泥生产工艺本身具备脱硫特性,因此国内水泥熟料企业需要加装脱硫设施甚至不到一半。虽然投资成本较大,但脱硫效果非常明显,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并问题不大。  

  相比之下,氮氧化物的治理难度最高,目前国内脱硝技术流派众也最多,但是真正实现稳定运行并达到地方超低排放要求的屈指可数,氮氧化物减排也成为了限制当前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推进的关键。  

  水泥技术专家吴善淦表示,就当前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技术而言,将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到100mg/m³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100mg/m³以上,部分水泥企业可以依靠SNCR及脱硝技改来实现,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重视氨逃逸问题;,但是如果水泥行业要将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到100mg/m³及以下,当前最成熟的技术仍然是SCR。  

  资料显示,SCR脱硝效率通常可以高达90%以上,相比于低氮技改(脱硝效率30-50%)、SNCR技术(脱硝效率60-70%)在氮氧化物脱除方面,更具优势。然而,由于水泥行业烟气粉尘含量高,容易造成催化剂磨损、堵塞、中毒失效等问题,且SCR催化剂对反应温度有着严格要求(通常不低于280度),因此高温除尘成为限制SCR技术在水泥行业推广应用的关键。  

  福建远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祥波指出,“SCR本身是一项极为成熟的脱硝技术,在火电等行业已经有丰富的应用经验,对其脱硝效率有了充分的验证。但在是水泥行业要采用SCR技术,解决高温环境下的粉尘含量过高问题是关键,故而水泥行业SCR应用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温除尘”。  

  基于这样的认识,远致环保展开深度思考和研究,最终与福州大学高校联合开发出“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技术”。  

  罗祥波介绍称,该技术路线的特点是烟气通过电袋除尘系统后,将粉尘浓度降低到10mg/m3以内,这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改善。一个是催化剂在该微尘环境下不会被磨损、腐蚀、中毒,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年以上;二是另外,催化剂在微尘环境下增加了反应效率,减少了喷氨量和氨逃逸,三是最后洁净的烟气也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今年国庆前夕,由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组织评审了,评审了远致环保承建的河南登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其在水泥窑的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  

  经专家组鉴定,远致环保的“高温低尘SCR脱硝一体化技术”项目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提升了我国水泥工业烟气治理技术水平,对推动我国水泥工业超低排放具有示范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成果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三维连续梯度结构的金属滤袋及一体化工艺处于国际领先。因此,专家组建议加快该项技术的推广并拓展其应用领域。  

河南登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项目  

  在项目推广会上,相关技术专家还表示,该项目创新性地提出并实现“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其在水泥窑的应用”,为水泥行业的脱硝烟气治理提供了排放可靠达标、运维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  

  另据资料显示,河南登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项目工程”经过仅70日的设计、供货、施工、安装后,如期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并点火投运。运行近一年,项目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值,达到河南省新颁布的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除了满足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要求,河南登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喷氨量也由原来的均值0.6m³/小时降到0.2m³/小时以内,经前后对比测算后,不但实现了超净排放,综合运维成本还有所下降,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切实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河南登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  

  罗祥波还表示,综合测算,“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技术”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技术先进:主要技术指标国际先进、三维连续梯度金属滤袋国际领先;  

  2、高效稳定:颗粒物、NOx排放、氨逃逸分别低于10mg/Nm3、30mg/Nm3、3mg/Nm3;  

  3、经济节能:核心元件寿命长、喷氨量降低70%、催化剂耗量降低60%、系统阻力低;  

  4、社会效益:金属滤袋寿命到期后具有回收价值,无固废产生;催化剂在全寿命周期内所产生的危废量可减少75%以上。  

  5、灵活省地:真正实现除尘脱硝一体化,充分利用上层空间,设备占地面积小;  

  6、智慧控制:智能电磁脉冲、可实现在线智能滤袋检漏、“智慧云”控制管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具体可控制到2.85元-1.03元以内;  

远致环保高温金属滤袋  

  二次创业 罗祥波的执著和追求  

  远致环保能够在高温除尘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并成功推出“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技术”,公司董事长罗祥波功不可没。  

  罗祥波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怡安(厦门)无纺布有限公司,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派”出身。2001年,罗祥波下海第一次创业,创立了曾经国内滤袋行业的领头企业——大名鼎鼎的三维丝环保。  

  离开三维丝之后,罗祥波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环保梦想,休整后开启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之旅,创立了福建远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罗祥波:“在三维丝的时候,我就曾打算重点突破高温过滤技术,但这个计划被迫打断是后来离开三维丝,这个计划被迫打断,如今二次创业,也是希望能够延续自己的环保梦想”。  

  过往的人生经历,让罗祥波充分意识到,技术实力是企业获得市场认可,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远致环保从成立之初就将技术研发放在了首要位置。  

  据罗祥波介绍,为了保证技术领先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成立之初专门就设立节能环保研究院,致力于高温过滤技术,节能技术等的研发;研究院在主要负责人王金旺院长和蔡伟龙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从工业烟气治理全产业链技术、,高温过滤技术、,基于高温过滤技术基础上烟气一体化处理技术、,基于节能设计烟气治理技术等四个主要技术方向开展的研发。同时,远致环保重视开展多方校企合作,先后与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福州大学、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等展开开展合作!  

  关于未来,罗祥波表示远致环保致力于工业烟气治理领域的节能减排,将以公司的节能环保研究院为平台,与高校、研究机构广泛合作,在以下方向开展研发,并按步骤将其产业化。  

  1、一超高温过滤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2、节能型功能型过滤材料的研究开发;  

  3、高温袋除尘技术及高温电袋复合技术的研究开发;  

  4、高温烟气处理一体化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  

  5、工业节能技术及其在环保治理上的应用;  

  6、工业节水技术;  

  7、人工智能在节能环保技术上的应用。  

  以功能型滤料为例,根据罗祥波的计划,接下来远致环保推出的滤料在功能上将方将不再局限于粉尘过滤粉尘,而是能够实现将包括氮氧化物在内的多重污染物协同脱除,通过滤料进行脱除,从而进一步降低水泥企业的环保投入成本。  

  罗祥波还指出,未来远致环保将坚持科技引领,未来将把先进的材料及工艺技术应用于工业烟气治理中;。同时将节能技术与环保治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远致环保将深入研究各行业的生产工艺以节能提效的理念,将节能技术与环保治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生产工艺及烟气治理工艺,真正做到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为客户带来效益、创造价值。  

河南登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高温除尘SCR脱硝一体化”项目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在笔者与罗祥波的交流过程中,罗祥波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企业家一定是胸怀大志,有着极强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了理想,愿意奉献自己的毕生”。这与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相一致。如今,二次创业的罗祥波依旧选择了烟气处理领域,这应该就是作为他他希望奋斗一生的事业。我们相信在国家的正确决策下、在这样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早日迎来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