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杭州总部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六和路368号海创基地北楼一层(310053)

Add  1st floor, North Building, Haichuang Base,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24小时服务热线  0571-85999833

服务热线  0571-85871535

传真  0571-85304444

网址   www.Ccement.com

English Version  www.cementchina.net

服务邮箱  huiyuan@Ccement.com

投稿邮箱  news@Ccement.com

爆料热线  8969091083    微信同号


董事长 邵俊 shaojun@ccement.com

总经理 江勋 jx@ccement.com   0571-85871587

总编 周利群 zlq@ccement.com   0571-85871513

主编 曾家明 zjm@ccement.com   0571-85871513

编辑 周程 梁爱光 孙蕾 展开

  • 文章内容

难!难!难!水泥行业“去产能”任重而道远!

作者:匿名

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水泥行业应该开放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化手段,加速逼使产能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物治理难度大的低效产能退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去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署,确保2019年去产能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河北工信厅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石家庄召开了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去产能和淘汰落后工作调度会。会议通报了国家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组督导检查情况、2019年各相关市去产能工作进展情况,并部署了下阶段主要工作。

  事实上,不仅是河北,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各省市,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在去产能方面,近两年除被环保巡视责令关停和产能整合关停的少数生产线外,真正淘汰的落后产能仅为少数。当前水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更多的只是在错峰生产、限产的层面展开,但是“去产量”不等于“去产能”,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此,水泥行业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与改革,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多轨齐下,共同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落地。为了将“去产能”落到实处,持续深化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靠政策去产能

  1.环保去产能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共识下,环保政策的趋严或将成为水泥行业去产能的有力推手。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合理地提高环保标准,对水泥行业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甚至污水、噪声等都作出更严格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一方面,环保政策的严苛可倒逼水泥行业不断提高自身环保水平,形成有利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坚决淘汰一切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水泥企业,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不仅禁止新建、扩建,更要做出必须淘汰的政策规定。

  2.产能置换

  当前,国内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尤为严峻,产能置换新规加大置换比例,并允许异地产能置换,对于逐步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一条科学且可行的思路。国内水泥企业尤其是大型水泥集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新规,用实际行动化解产能过剩难题,并以此为契机,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但减量置换和跨省置换作为推进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种创新手段,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如此才能发挥其核心作用。各地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惩处力度,谨防置换中的“假”去产能和置换后的“真”增产能。

  靠市场去产能

  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水泥行情在近些年呈现一片大好情势,除了受益于基建投资、房地产等的稳健发展,还与错峰生产、企业协同、环保限产等因素叠加致使水泥价格高企不无关系。

  水泥行情大好给了本应退出市场的落后产能、僵尸产能一棵救命稻草,不少僵尸企业死灰复燃,这极大地阻碍了去产能的步伐。

  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水泥行业应该开放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化手段,加速逼使产能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物治理难度大的低效产能退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治理产能过剩的种种措施,要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宏观环境。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歼灭战,同样也是一个持久战,在这场战役中行业将经历或大或小的阵痛,但需引起重视的是,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短期的利润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未来承受的痛苦将比去掉这些产能更大。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只有经历“去产能”的阵痛,才能凤凰涅槃、再获新生。

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网期刊magazine.ccement.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网 www.Ccement.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网www.Ccement.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